古法血脈初窺

壹、血脈論軌跡

一、西方醫學—血管理論

英國醫生威廉•哈維(William Harvey,1578年4月1日-1657年6月3日)近代生理學之父 ,他以活體動物解剖的實驗過程,證實了動物體內的血液循環現象,發現心臟在循環過程中的作用,指出血液受到心臟的推動,沿著「動脈」血管流向全身各部,再沿著「靜脈」血管返回心臟環流不息的血管循行理論,在1628年發表《關於動物心血管運動論》,可以說是最早打開西方醫學對動、靜脈的研究。隨著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等科學知識的逐漸累積,人們開始試圖窮究自然的法則,以求征服自然,十七世紀初,培根提出了新的科學方法,主張以歸納法取代演繹法,假設理論以實驗求證,以邏輯思考檢視實驗論述的真偽,笛卡兒提出了機械論的宇宙觀,認為整個物質世界就如一部精巧的機器,遵照著機械和數學的法則在運行﹔克卜勒、波以耳和牛頓則成功地用數學定律解釋了這部精巧的機器相關機制,此新的思維促成了十七至十九世紀歐洲科學的突飛猛進,在機械論的宇宙觀下,人體也被認為是一部機器,例如血液循環、肌肉收縮等生理現象都能以機械的法則來解釋,對於疾病的產生原因皆來自機件發生故障的結果,成就了西方醫學外科手術療法,於是實驗生理學成為醫學研究的主流,西方醫學的血管理論起源於西元1628年英國醫生威廉•哈維發現。

二、東方醫學—血脈理論

1、古代文獻血脈論軌跡,早期的木人、銅人,都只有經脈而無穴道—經筋在1993年四川綿陽市雙包山,位於涪江之畔,發掘的西漢年代大墓內,出土了一件身高28.1 cm的經脈木人形(圖1),至今為止是世界上所發現最早標有經脈流注的木質人體模型,此「涪水經脈木人」不只各部位比例合理,符合解剖學標準,而外在的明顯體表特徵如骨、腱及皮膚的正常隆起與凹陷,五官、乳、臍等外觀均正確表現。正如《內經˙素問》所云:「九針者亦從南方來」,與自古以來南方(四川涪江即位於南方)即為針法盛行之地的記載相符,涪水之畔產生的三代師承著名的針灸家,與「經脈木人」在涪水的發現,顯然不是偶然的。

2、在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三本古老經脈學發展文獻:
b-1、足臂十一灸經→各自獨立→向心性(圖2)。
b-2、陰陽十一灸經→各自獨立→手太陰、手太陽遠心性,其餘皆向心性。
b-3、脈法(經脈)→複雜循行→一半遠心性、一半向心性。
看到經脈學說由單純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到古老經脈學向心、遠心血脈論記錄軌跡,印證扁鵲血脈理論及其科學性。

3、建構扁鵲血脈論的三大元素
《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循序,弗能易也,…”。司馬遷充分肯定了扁鵲在醫學上的宗師地位,扁鵲形象,可以用“守數精明”四個字來概括,表現了扁鵲的醫術高明和尊重科學兩個方面,以下內容以扁鵲的「切脈」技藝、「血脈」治法、「視脈」特異功能,建構扁鵲血脈論的三大元素,證明血脈論起源至扁鵲才開始有完整的科學性血脈理論。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關於扁鵲其人其事,《史記》《列子》《戰國策》《韓非子》《韓詩外傳》等書中都有零星記載,但只有《史記》中的記錄最為詳實可靠,司馬遷在列傳中選擇了三個典型醫案之一:『是診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於是召扁鵲。扁鵲入視病,出,董安於問扁鵲,扁鵲曰:“血脈治也,…。』主要記錄扁鵲的「切脈」技藝,與「血脈」治法。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鵲私坐,間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扁鵲曰:“敬諾”。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主要記錄扁鵲有「視脈」特異功能,從信史來看待,發現「言脈者」非只把脈,還含蓋血脈理論與治療方法,扁鵲的切脈、血脈治法、透視血脈能力,形成扁鵲獨特的血脈論,扁鵲所說的血脈類似今天解剖學的循環系統,差別的是解剖學的循環系統不全等同血脈系統,不過用解剖學的循環系統來演述經脈系統似乎較容易理解經脈系統的相關循行,試著將解剖學的循環系統思考為動、靜脈循環無端的「合化法」,經脈系統是將循環系統切割分化十二段經脈的「分化法」,合化法的優點容易理解扁鵲的血脈理論,缺點沒有治療的平衡方法,「分化法」的論述缺點較難體會經脈循環的敘述,「分化法的理論為五臟六腑平衡的治療方法而設計,簡單的說「合化法」只有理論沒有平衡治療方法。
中醫理論強調氣行血行,氣推動血行走經脈,氣行經脈肉眼雖然無法看到「氣」,但可以透過動、靜脈血液的循行看見,動、靜脈血液的循行就是氣的循行情狀,因此十二經脈的循行就是循環系統的循行,「氣」在歷史醫學上一直被認為是虛擬玄奇的,因為氣的表現形態是無形的,經脈因此被認為是神秘的產物。經脈學說與動、靜脈循環系統是「果」的顯現,從史記的記載扁鵲的「視脈」特異功能,與現代解剖學所看到的人體(果)是相同的,古代的經絡系統繪2D平面經絡循行圖表達,用3D立體架構的文字敘述經脈循行,主要敘述「分化」的十二條動、靜脈循行情狀,《史記》記錄扁鵲有醫案三則,在第三個醫案中,扁鵲提出疾病由腠理、血脈、腸胃、骨髓這樣一個由淺入深的轉變过程。這說明他已認識到人體有腠理、血脈、腸胃、骨髓等組織結構,並且具有層次性,由此可見扁鵲能透視現代解剖學的動、靜脈循環系統,估記扁鵲的血脈循行系統等同現代解剖學循環系統,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重點是扁鵲的血脈理論不光是理論,還說明人體感受到邪氣發病後,疾病的演變也是按順序由表至裏,由輕變重的,在多年的行醫實踐中,扁鵲創造了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及血脈的治療平衡方法,奠定了扁鵲的古代血脈論。

三、「合化」、「分化」的血脈論

1、西方醫學「合化」論:動、靜脈循環系統

依上所述推理扁鵲的血脈論等同現代的解剖學循環系統,那探討扁鵲的血脈論就必須先了解體循環與肺循環的相關性,體循環(又稱為大循環)是心血管循環系統中,攜帶充氧血離開心臟,由主動脈運輸養分送至頸動脈、上肢
動脈、五臟六腑動脈、下肢動脈 ,再將缺氧血由組織微血管交給小靜脈、大靜脈(上、下腔靜脈)帶回心臟的部分。肺循環(又稱為小循環),由大靜脈迴流右心房流入肺臟充氧,再從肺靜脈送至左心室、主動脈。(圖3)

2、東方醫學「分化」論:十二血脈系統

扁鵲「視脈」的特異功能可以看到人體體循環、肺循環循行情狀,此大、小循環系統整體循行情狀即是扁鵲的「合化」血脈論。
扁鵲透視能力從體循環、肺循環情狀,觀察了五臟六腑血脈合化運行路徑:
「肺」手太陰之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胃」足陽明之脈→「脾」足太陰之脈→「心」手少陰→「小腸」手太陽之脈→「膀胱」足太陽之脈→「腎」足少陰之脈→「心包」手厥陰之脈→「三焦」手少陽之脈→「膽」足少陽之脈→「肝」足厥陰之脈,肺至肝循環無端形成五臟六腑血脈合化情狀,漸漸演化中醫十二經脈「分化」理論。 (圖4)
扁鵲透視能力能看到動脈下行靜脈上行,用陰升陽降來形容動脈、靜脈血脈循行情狀,建構肝升肺降、腎升心降、脾升胃降等升降理論 (圖5),演化五臟六腑十二組「分化」架構血脈論,其目的在五臟六腑產生病變時取得平衡治療的方法,例如足厥陰肝經的病變可以找手太陰肺經或手陽明大腸經經穴治療,西方醫學雖在生理解剖學上敘述人體內部「合化」循行情狀很清楚,除了手術切除器官的方法,並無東方醫學「分化」平衡的治療理論,從此處分析可以看出東方醫學實已超越西方醫學,現代中醫將東方醫學經脈理論蒙上一層神秘面紗,不理解經脈理論的由來,漸漸被西方醫學視為不屬於科學範圍的玄學,下面我們試著解開扁鵲的十二條「分化」血脈論與動、靜脈關係,證明東方醫學經脈學說扁鵲的血脈論是超乎科學的。

四、東方、西方醫學優缺點分析

西方醫學對於發現動、靜脈血管的循行似乎晚於東方醫學,東方醫學的血脈理論類同西方醫學的血管理論,血脈、血管只是名稱不同,血脈雖無動、靜脈名稱但敘述氣血循行其實類同動、靜脈循行,差別於西方醫學是「合化」理論敘述,東方醫學是「分化」理論敘述,西方醫學是機械論的宇宙觀,認為疾病的產生原因皆來自機件發生故障的結果,重點在器官或器質部位處理,採用類似割地(外科手術)賠款政策,未能確切找出病源,治法皆在治標不治本,東方醫學「分化」(十二血脈)理論敘述,缺點不易懂、易被歸為玄學(例如肺手太陰敘述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問題是過程如何上膈通於肺?認為是不科學的醫學,「分化」(十二血脈)理論的設計優點在於治本的平衡治療方法。

五、結論

東方醫學:分化架構→ 臟腑「分化」理論優點有平衡治療方法,缺點血脈循行敘述不易理解。
西方醫學:合化架構→臟腑「合化」理論優點容易理解,缺點沒有平衡治療方法。
1、東方醫學臨床運用整體性平衡方法,可以補西方醫學局部性治療法的不足。
2、西方醫學生理解剖學可以清楚闡述東方醫學的魅力。
3、提升經脈理論與治療發揮。
(欲深入了解扁鵲血脈論,可參加VIP會員專區)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