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撥脈法操作

【一撥脈法】基本手法
一撥脈法簡稱撥法,︰即將主要是把兩筋之間粘連沾粘或筋膜纖維化的病灶,利用砭石將其工具撥開,使筋間氣血暢通,來消除疼痛短時間內迅速減輕或消除疼痛的一種手法。,不同於指壓、推拿經絡、按穴法等,但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減輕或消除疼痛,醫者手法熟練程度才能達到不藥而癒,一撥脈法必須熟練掌握熟能生巧,方能隨心所欲以達到起手回春的效果術到病除。

【一撥脈法】的操作
完全要靠醫者用左手指按壓患處病人肌肉,右手握拿砭具推撥尋找病筋,然後對患處進行撥動,使粘連或纖維化的患處得到剝離或緩解,憑手指靈敏感覺來達到砭到病除的效果一種技術。
大抵按壓手法有快、慢之分,快按法適用於各種腫痛或劇烈疼痛,診斷時快
速按壓疼痛部位,以減少患者疼痛;慢按法適用於輕痛或痠痛,診斷時用推撥手法。推撥手法分浮、中、沉三部完成,浮者在皮膚,中者在肌筋,沉著在骨骼;觸摸、推撥時,觀查患者之疼痛情況,按壓輕重程度,醫者當以仁義之心,視患者能夠承受為度,剛柔有別,切勿過猛,以減少推撥時產生的疼痛。一撥脈法每個動作須依照浮、中、沉(天、人、地)三部手法,方能使患者感到舒適且能達到療效。
一撥脈法歌訣︰「按壓分快慢,腫痛劇痛用快法,輕痛痠痛用慢法;推撥手法分三層,浮者為天分陰陽,中者為人重仁義,沉者為地要剛柔。」

【一撥脈法】自我訓練法
以左手按壓頸項部位置,右手握砭具試左右推撥肌肉與肌肉
間,體會推撥之輕重力道,及其舒適程度,且不產生疼痛之感覺。
一撥脈法歌訣︰「按壓分快慢,腫痛劇痛快用之,輕痛痠痛用慢法,推撥手法分三層,浮者為天分陰陽,中者為人重仁義,沉者為地要剛柔。」
大抵按壓手法輕重深,淺基本分快按與慢按,快按臨床上適用於腫痛或劇烈疼痛,診斷時快按壓減少患者疼痛,慢按臨床上適用於輕痛痠痛,診斷時用推撥手法,分浮、中、沉三部來完成治療動作,浮者在皮膚觸摸診斷,觀查患者之疼痛情況,適用何種手法﹖何種補瀉﹖中者在肌筋,治筋之手按壓輕重程度,醫者當以仁義之手切勿過猛,減少推撥肌筋產生的疼痛,第三動作是由皮膚至肌筋到骨骼之位置,地為硬骨與軟骨之處,手法輕重理應剛柔之分,一撥脈法每個動作須依照天人地三部手法,方能使患者感到舒適且達到療效。

【一撥脈法】在四肢與軀幹上的撥筋手法
1、四肢肌肉較豐厚,下手撥筋時必須按壓較深,方能撥到筋,手法宜重、宜深,以達到治療效果。
2、四肢關節骨骼上以輕觸即可,推撥時宜淺,下手過重易傷骨膜,患者較會感覺疼痛。
3、軀幹胸部骨骼較多,骨多皮肉少,推撥手法宜輕宜淺,下手過重易傷內臟,不可大意。
4、軀幹背部肌肉豐厚處,手法宜重不宜深,遇骨多皮肉少處,手法宜輕宜淺。
5、軀幹腹部肌肉豐厚,手法宜深不宜重,減少推撥時容易造成疼痛。
6、軀幹腰部腎臟所在,手法宜輕宜淺,下手過重易傷內臟,不可大意。
7、頭面部皮肉淺薄骨硬多,諸陽交會之處,氣行在表,手法宜輕宜淺。

【一撥脈法】在不同體型上的撥筋手法
1、青壯年人或男人︰身體強健、肌肉結實、氣血旺盛,推撥肌筋時宜深宜重,方能達到當場見效。
2、老人或嬰兒︰老人氣血較弱,嬰兒肌筋骨骼發育未健全,下手應宜輕宜淺,不可重壓推撥。
3、婦女︰肌軟肉少,按壓時多怕痛,推撥時宜輕宜淺。
4、肥胖人︰肌肉較多,下手應宜深宜重,方能撥到病筋部位 。
5、贏瘦人︰肉少骨多,下手宜輕宜淺。
6、勞動者︰肌肉結實,撥筋時宜深宜重,方能達到效果。
7、文職工作者︰活動較少,組織鬆軟,較拒痛之人,下手應宜輕宜淺。
8、氣血旺盛者︰手法宜重,按壓宜深以達功效。
9、氣血衰弱者︰身體較弱,下手應宜輕宜淺,以防瀉氣過度。
上述不同體型在臨床上謹慎運用,何種體型則有何種手法,靈活變化減少患者疼痛感覺,自然達到治療效果。

【一撥脈法】在季節上的撥筋手法
1、春天︰氣候漸暖,肌筋較柔和,下手宜中合,微按壓淺層肌筋,輕輕推撥即可。
2、夏天︰氣候較熱,氣浮在表層,下手宜輕方不傷筋骨,不可不慎。
3、秋天︰氣候漸涼,肌筋轉硬,須重按壓推筋宜深,方能達到效果。
4、冬天︰氣候寒冷,肌筋較硬,按壓推撥宜重宜深,方能達到效果。

手法重點:
春天︰淺按壓推撥,手法宜輕。
夏天︰微淺輕按壓推撥,手法微輕。
秋天︰微重按壓推撥,手法微重。
冬天︰重按壓推撥,手法宜微重。

【一撥脈法】在四時上的撥筋手法
自然之道,。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一日又分四時,即早晨如春、日中如夏、日落如秋、夜半如冬。,說明各種疼痛疾病在一天中,因溫度的變化也會影響疼痛的轉變,相對也會影響肌筋血脈的變化,故按壓撥的手法也應順四時變換手法,以下敘述為一日四時手法之運用︰
1、1. 早晨如春︰寅、卯、辰時,一日之始,溫度輕涼,按壓推撥手法宜輕。
2、2. 日中如夏︰巳、午、未時,日正當中,溫度較熱,血脈較旺,肌筋變軟,宜淺按壓推撥,手法宜輕。
3、3. 日落如秋︰申、酉、戌時,溫度下降,血脈偱環轉慢,肌筋漸硬,按壓推撥手法宜微重。
4、4. 夜半如冬︰亥、子、醜時,寒氣降下,肌筋皆硬,按壓推撥手法宜重。

【一撥脈法】分陰陽
素問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文天祥正氣歌雲︰「天地有正……。」,道家說「天地氣……。」,中醫學論述的氣,其實是在敘述同一個氣,它的來源只有太陽照射地球的輻射能量,地球地的接收熱的功能,再轉化運用此能量,如沒有地的轉化功能也就沒有生命,因此中醫學陰陽自然之道理論,它不是由人自創發明的,而陰陽,是天地之間自然的表現,它必須具備陰陽條件,就像太陽發射能量,在上為的陽,也必須有大地吸收能量,在下為的陰。,砭石本身也具備陰陽條件,萬物皆有陰陽對立的現象,晝為陽夜為陰,男為陽女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外為陽內為陰,萬物皆有陰陽,存在宇宙間的一切無一不是處在均有陰陽之分對立的關係上,故人體的陰陽的區分為︰
1.上為陽下為陰︰臍以上為陽,臍以下為陰。
2.前為陰後為陽︰前胸腹為陰,後背為陽。
3.左右分陰陽︰任督臍中心線分男左女右,男左為陽、右為陰,女右為陽、左為陰。
4.內為陰外為陽︰四肢內側為陰、外側為陽,臍中心線向外側方向為陽,向內側方向為陰。
陰陽是相依互存不能各自獨立,陰陽之法的微妙關係,陰存於內,為陽之物質作基礎,陽作用於外,為陰之功能特徵。,陰陽是互生互存,孤陰不生,孤陽不長,他們是相互對立而又統一的整體。、從手法上認識陰陽,對人體的虛實、寒熱、盛衰、腫脹、痠痛等病證,可依據用自然界內外陰陽的特定含義,運用自然補瀉的撥筋手法,使之達到體內陰陽平衡。,如腫脹疼痛者為陽,撥筋時可用用陰之瀉法;,痠痛麻庳者為陰,撥筋時可用補之手法。,即可達到一撥見病之應。

【一撥脈法】內外補瀉手法
1、腹部補瀉手法
a、腹部的補法︰先辨別身體位置,下手法動作慢,由外向內推撥為補法,作用在痠麻虛症之病。
b、腹部的瀉法︰找到病筋位置,下手法動作須快,由內向外推撥為瀉法,施術時向下按壓推撥後,隨即提起反覆操作,令患者因推撥感覺疼痛的時間縮短,以達到快速消除脹痛之實症疼痛。
2、背部補瀉手法
a、背部的補法︰下手法動作慢,由外向內推撥為補法。適用︰痠麻虛症。
b、背部的瀉法︰下手法動作須快,由內向外推撥為瀉法。適用︰脹痛實症。
3、手臂的補瀉手法
a、手臂的補法︰下手法動作慢,由外向內推撥為補法。適用︰痠麻虛症。
b、手臂的瀉法︰下手法動作須快,由內向外推撥為瀉法。適用︰脹痛實症。
4、小腿的的補瀉手法
a、小腿的補法︰下手法動作慢,由外向內推撥為補法。適用︰痠麻虛症。
b、小腿的瀉法︰下手法動作須快,由內向外推撥為瀉法。適用︰脹痛實症。

購物車
返回頂端